在我国六大茶类中,为正绿茶以“未经发酵、名写清鲜爽利”著称,国际象征清雅、妇女淡泊和自然。绿茶然而,今天在社交媒体语境下,为正“绿茶”一词尤为割裂,名写既是国际传统茶类之一,又是妇女“表面清纯、内心算计”的绿茶污名化符号。
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今天我们需要叩问:是为正谁在定义“绿茶”?
“绿茶”,因何而起?
2013年,“海天盛筵”事件催生“绿茶婊”一词,成为“绿茶”污名化的开端。“绿茶婊”以绿茶“清纯”与“婊”的性污名结合,构建出“表面无辜、心机深沉”的女性形象。
2015年,微博热转“鉴茶”漫画。
而后,“说话绵软”“爱穿白裙”等特征被塑造为“绿茶”的标准画像。“绿茶”污名化伴随的,是展现“柔弱”“甜美”特质的女性都有可能被标签化。“鉴绿茶”等行为构建了“好”与“坏”的对立,不少女性会因“穿着精致”被贴上“茶里茶气”标签,也有不少女性因担心自己被“鉴茶”而陷入自我审查的陷阱之中。
对茶行业来说,被污名化的不止“绿茶”一词。需要经过学习考试、充分理解茶道精神才能上任的“茶艺师”被简化为“穿旗袍的表演者”,“卖茶”成为某种物化身体的隐喻。
种种污名都是在消解茶“精行俭德”的精神内核,破坏茶原有的文化价值。
“绿茶”流行背后:消费主义推波助澜
随着社会语境迁移,“绿茶”意思早已泛化。2020年,各大社交媒体兴起“茶艺学”,抖音“茶艺”话题播放量超45亿,微博近6万人讨论“绿茶说话方式”。看似在用娱乐化的方式消解“绿茶”的污名,实则并未摆脱该词的贬义属性。
2020年,“茶艺”在社交媒体兴起。
“茶艺妆”“茶艺照”之所以流行,不乏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当这些话题成为社交平台流量密码时,性别规训与消费主义形成了闭环:商家用“斩男色”“纯欲风”定义女性魅力标准,再通过“绿茶风穿搭教程”兜售商品,最终收割女性消费者。
这与“三八妇女节”称谓的演变异曲同工:妇女节原本是为了纪念1917年彼得格勒女工罢工引发二月革命的历史,但商家常用“女神节”“女王节”消解“妇女节”的意义,用消费主义掩盖节日的真实意图。
上世纪70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深入人心。
即使消费主义刻意引导,不少女性也在为“三八妇女节”正名,拒绝“女神”“女王”等去历史化的称谓。在她们的努力下,“妇女”不再狭隘地等同于“已婚”“衰老”,“三八”的侮辱性标签也逐渐被摘下。
从“妇女节”演变,看“绿茶”重塑
“妇女节”的污名化与正名运动,为绿茶语义重构提供了启示。要解构污名,或许可以从制茶工艺入手。
杀青是茶叶的涅槃,高温淬炼中,一片片茶叶褪去青涩,激发出生命原香,如同女性在压力中淬炼出坚韧内核,勇敢地面对困难,进行自我革新;揉捻塑形,茶叶在挤压中舒展筋骨,以柔韧之姿重塑自我,恰似女性在层层规训中突围,以更坚强的姿态面对生活;干燥是茶叶与水分彻底决裂的时刻,110℃高温下,它们剥离最后一丝依附,正如女性挣脱精神枷锁后,以最舒展的姿态自由生长。
当我们在妇女节端起绿茶,应铭记杯中每一片茶叶都经历过杀青的淬炼、揉捻的重塑、干燥的蜕变。
“绿茶”从未伪装自己——它的清香源自高温下的自我革新,它的苦涩是未被规训的生命原力。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将“绿茶”一词从污名中剥离,“绿茶女孩”亦能代表每个女性自在生长的生命状态——或清冽,或醇厚,但永远忠于自我。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严秋璠
海报:夏旻 欧晓嫦
图片:源自网络
9月8日神东矿业服务公司公寓管理服务部在大柳塔5号宿舍楼为神东新入职员工开展了“宿”说青春“寓”见美好主题活动趣味活动有趣更有意义活动现场以趣味传统游戏拉开帷幕在“定点投壶”环节箭矢精准投入壶中的瞬间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9月6日,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百千万”行动交流活动在台州市路桥区举行。据悉,该活动是浙江省市场监管“助企惠民 有感有得”开放月活动内容之一。浙江省中小微 ...
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肥城桃有着千年的历史积淀,是肥城市独有的宝贵资源,也是闻名全国的名优特产水果,成功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被列为山东省重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目前,肥城桃进入销售旺季, ...
SANME近日,上海市红十字会走进上海山美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一场面向企业员工的应急救护实操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是上海市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培训8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钟燕燕记者朱海)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新知识产权助企新模式,用心用情念好快、专、联“三字诀”,织密织牢知识产权保护网,推动全市知识产权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自8月15日起,将对仍未配全“三防”设备设施的学校食堂等经营主体零容忍、严查处,进一步提高惩治力度,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记者近日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市场监管局了解 ...